中山公园

掬水月在手,且听溪岸风吟


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 https://m-mip.39.net/baidianfeng/mipso_5154118.html

一张图片,一段历史

一条街巷,一段回忆
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

一切都在改变

一切又似乎不曾改变

掬水月在手

轻轻吹起岁月的面纱

那些关于家,关于国

关于那一个个故人的传奇故事

浅吟低唱,娓娓道来

溪岸社区,因原处老厦门十一溪之带溪的岸边而得名,辖内拥有多年历史的厦门古城墙遗址、厦门第一座公园—中山公园、以及厦门第一个华侨新村。

▲航拍华侨新村及中山公园

古城墙一带为厦门城市发展的原点,遗留下不少明清历史痕迹。年兴建的中山公园是厦门第一座公园,园中山林隐逸、小桥流水,是老城区的天然氧吧。

▲清末溪岸一带旧影

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,包括市委、市政府在内的党政机关、群众文体设施多设在公园周边,使溪岸一带成为了当时厦门的文化中心,归侨、侨眷生活的家园。溪岸虽不大,却是厦门六百年建城史的鲜活标本。

▲50年代末华侨新村(华新路)旧影

年,开元街道及溪岸社区将公园西路57号-1(原溪岸文体室)重新装修改造,打造成为“寻根溪岸”文史馆(以下简称“文史馆”),通过挖掘、追溯溪岸片区的发展脉络、华侨印迹与人文故事,展现溪岸的历史沉淀和人文底蕴,华侨爱国爱乡的桑梓情怀。

▲公园西路57-1旧貌

▲改造一新的公园西路57-1(“寻根溪岸”文史馆)

文史馆室内空间90平方米,布展面积平方米,以时间为主轴分为:山环水活的溪岸、城市发展的原点、归侨侨眷的家园、老厦门的文化中心、宜人宜居的社区五个单元篇章,通过历史影像、地图、珍贵文献资料及影片将溪岸的起源、发展变迁,以及华侨在溪岸的故事鲜活地呈现给观众。

▲文史馆一角

▲文史馆一角

旧时厦门有“七池、八河、十一溪”之说,溪岸一带在市政建设前溪河交错,龙船河、东岳河、魁星河、盐草河、带溪、蓼花溪等流经于此,山水交融,风光旖旎。“山环水活的溪岸”回顾溪岸社区的行政沿革、城市化变迁、地名由来等,通过老照片、老地图让大家感受溪岸百年来沧海桑田的变化。

▲山环水活的溪岸

厦门城市发展的开端始于明朝,至今已有多年历史,溪岸保留了仅存的一段古城墙遗址。上世纪二、三十年代在华侨的参与和支持下,旧城经历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市政建设与改造,市区东扩至中山公园、百家村一带,形成了厦门城市最初的格局。“城市发展的原点”带大家追溯厦门的建城史以及上世纪20-3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。

▲城市发展的原点

▲城市发展的原点

新中国成立后,海外华侨回归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高涨,不少华侨选择回国定居工作。厦门首个华侨新村于年在中山公园与人民体育场之间动工兴建,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,新村的道路以“华新路”命名,即“华侨新村”之略。在“归侨侨眷的家园”单元里,详尽介绍了建设华侨新村的来龙去脉、建筑特色及知名居民。

▲归侨侨眷的家园-华侨新村照片墙

面对祖国百废待兴,广大华侨华人或参政议政、或投资兴业、或兴办教育。文史馆介绍了梁灵光、高云览、颜西岳等11位与溪岸相关的华侨人物,致敬他们为厦门建设发展所作出的贡献。

▲归侨侨眷的家园-兴建华侨新村

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,厦门政府机关多设在中山公园周边。以原市政府为中心,周边曾遍布工人文化宫、厦门影剧院、市文化馆、人民体育场等群众文化体育设施,可以说中山公园一带是当年厦门人民文化生活的中心。“老厦门的文化中心”单元介绍了公园南路2号原市府大院、厦门的归侨市长以及公园周边的八个单位和机构。

▲老厦门的文化中心

今日的溪岸是鸟语花香的老街区、树荫环绕的休闲吧、美食小吃的聚集地、热门影视的取景点。“宜人宜居的社区”单元通过溪岸今貌的照片以及文保地图向大家展示人文的溪岸、浪漫的街区、幸福的家园。

▲宜人宜居的社区

除了展览之外,文史馆也是侨友们交流活动的空间。文史馆设有小会客室及影音播放室,可用于举办小型茶话会及观赏溪岸历史与侨文化相关的短片。另外,文史馆内展示了一批征集到的与溪岸及华侨相关的史料、票证、宣传品、旧物等实物资料,勾起不同年代人群的回忆。

▲归侨侨眷的家园-小会客室

▲溪岸记忆

明日,上午8:30开元街道溪岸侨文化馆正式开馆史海钩沉,追忆往昔岁月且听风吟,尽显开元风采让我们一起见证!来源:厦门手绘地图整理:林爱玲编辑:李梓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itaweinisi.com/zgjd/8434.html


当前时间: